2022年1月至11月,全縣安全生產事故情況如下:
一、各類事故總體情況
全縣共發生各類統計事故34起,死亡3人,無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041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8起,下降19%;死亡人數減少4人,下降57%;受傷人數減少10人,下降100%;直接經濟損失減少2.6591萬元,下降26.16%?!笆鹿势饠?、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四項指標呈全面下降趨勢。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一)工礦商貿領域未發生事故。
(二)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發生事故2起,死亡3人,無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1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9起,下降81.82%,死亡人數減少3人,下降50%,受傷人數持平,直接經濟損失減少3.37萬元,下降76.9%。占事故總量的5.88%。
(三)消防安全領域發生事故32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6.49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增加2起,上升6.67%,無死亡和受傷人員,直接經濟損失增加1.5109萬元,上升30.32%。占事故總量的94.12%
二、生產安全事故總體情況
全縣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1起、死亡人數減少1人,分別下降33.3%、25%。
(一)工礦商貿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二)道路運輸事故2起、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鐵路運輸、農業機械等行業未接報事故。
三、地區生產安全事故情況
1月至11月,棟川鎮、太平鎮2個鄉鎮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分別為:2022年01月05日姚安縣太平鎮白土坡路段“1·05”道路運輸事故,事故導致2人死亡;2022年02月18日姚安縣棟川鎮馬草地村委會高四組道路運輸事故,事故導致1人死亡。
光祿鎮、前場鎮、彌興鎮、官屯鎮、大河口鄉、適中鄉、左門鄉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四、1—11月份事故主要特點和問題分析
1—11月份,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事故呈下降趨勢,但道路運輸行業領域生產安全事故多發,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為:
(一)道路運輸事故高發多發。事故暴露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對道路交通現場安全風險辨識不到位,違章操作。道路交通安全監管部門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深不實不細,安全監管工作仍有盲區和漏洞。
(二)消防、建設施工等領域生產安全事故防控難度大。消防、建筑施工等行業領域雖然未發生生產經營事故,但是火情不斷,工傷事故時有發生。充分暴露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行業監管部門“三管三必須”的安全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五、下步工作重點
(一)要進一步壓實安全生產責任。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等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嚴格按照中央、省、州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相關安排部署,進一步落實領導干部“一崗雙責”責任,按照“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強化對部門監管責任的督導,采取有效措施,推進落實安全生產“屬地監管”責任,引導企業壓實主體責任。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15條措施、省安委會安全生產69條、州安委會安全生產100條、縣安委會安全生產100條細化措施作為當前和今后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紅線意識,織密織牢黨政領導和部門監管責任體系,壓緊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精準發現和嚴厲打擊各類安全生產領域非法違法行為,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要鞏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成果。姚安縣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已通過州委州人民政府驗收,2022年要繼續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鞏固提升年”行動,要深入分析安全生產方面共性問題和突出隱患,深挖深層次矛盾和原因,從法規標準、政策措施層面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長效機制,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同時要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基礎工作,適時動態更新“兩個清單”,加大風險隱患治理工作力度,全力防范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要抓好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根據《姚安縣深入開展安全風險隱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排除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督查檢查工作方案》通知,緊盯重點行業、重要領域、重點時段、隱患排查治理,嚴防各類事故的發生。重點突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非煤礦山、建筑施工、在建工程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認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防范較大以上事故發生。認真抓好歲末年初和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開展好安全生產大檢查。要強化風險隱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排除,消除不安全因素,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安全基礎。
(四)繼續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要準確把握安全生產事故主要特點和突出問題,圍繞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認真分析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突出安全風險,抓住關鍵環節,層層壓實責任,完善制度機制,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實現關口前移、源頭防范、分級管控、系統治理、科學預防,努力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縣、鄉鎮協同推進,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常態化的雙重預防控制體系,全面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安全風險管控和事故防范能力。
(五)要加強監測預警和落實信息報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全面加強各類自然災害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不斷完善應急救援指揮機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前預置救援力量,一旦發生災害事故和重大險情,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協調調動各方力量投入搶險救援。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干部在崗帶班工作要求,對發現重大苗頭性事件和發生緊急重大事件,第一時間報告,確保事故在有效時間內妥善處置,堅決避免瞞報、遲報和漏報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