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gknev"></u><i id="gknev"></i>
      1. <i id="gknev"><bdo id="gknev"></bdo></i>

      2. 姚安縣人民政府歡迎您!
        首頁> 新聞   > >  部門
        姚安光祿文昌宮
        來源: 姚安縣文化和旅游局 | 訪問量:1303 | 發布時間: 2023/2/16 16:17:21

        光祿文昌宮位于光祿鎮光祿村民委員會西關鳳岫山麓,其所在地光祿鎮位于姚安縣城北部,東臨前場鎮,西倚左門鄉,南壤棟川鎮,北接大姚縣,坐落于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蜻蛉河“玉帶”纏腰,西南多山,地勢較高,東北有平川田疇,地勢平坦,屬金沙江上游蜻蛉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蜻蛉河,水源豐富,四季如春。光祿文昌宮所在地光祿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千余年來一直是姚安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歷史文化名人高奣映、趙鶴清、趙子驤就在此地出生并成長。

        文昌本為星名,也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據記載,北斗星上方有六顆星組成一個星座,象筐形,它就叫文昌宮,六星的最后一顆星是司祿之星,它的職責是“司祿賞功進士”,也就是主宰人間賞罰名、提拔士人為官。文昌宮院內通常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為民尊俗奉掌管士人功名祿位,是慈祥孝親的楷模。在古代,文人、學士學子等都會在臨近科舉前祭拜文昌帝君,祈求文思泉涌、金榜題名。后來,由于古代讀書人的廣泛崇拜,文昌宮逐漸成為主宰讀書人追求祿位命運的專職星君,尤其是隋唐開科取士后,熱衷功名的文人學子更加專注供奉文昌,以求得神靈保佑。

        光祿文昌宮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由鄉人魯印姬等倡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趙子驤、馬駟良重修,為三重堂古代建筑群,占地2100平方米,由魁星閣、大成殿、正殿,南北兩廂組成。第一層為魁星閣,樓廳有魁星塑像,供奉著魁星神,魁星是求學為官的人必祭祀的星宿;第二層為大成閣,匾額曰:“魚躍鳶飛”,并有一聯:“德配天地,道貫古今”。樓廳有儒家“五圣”塑像: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后世尊為“至圣”;顏子,即顏淵,孔子弟子,被后世尊為“復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為“宗圣”;子思,孔子的孫子,被后世尊為“述圣”;孟子,孔子再傳弟子,被后世尊為“亞圣”;第三層為正殿,匾額曰:“經緯天地”,有文昌帝君塑像,遺憾的是這些塑像后因歷史原因沒能保存至今。正殿兩側均有精美浮雕壁畫,正殿階沿是大理石雕刻的圍欄,北廂外有小花園,建初立于懸崖上,趙鶴清曾在園西用石疊一假山,蟠曲如龍,引山泉由假山上部龍口中奔瀉而下,每年牡丹花開,當地文人官紳便相聚于此,吟詩作畫、品茗賞花,謂之“賀牡丹”。院內有高丈余的“飛來石”巨石一塊,石上鐫刻有歷史名人趙子驤、馬駟良、趙鶴清、丘崢嶸石刻真跡。相傳此巨石從天外飛來落入此地,初為側臥,光緒二十七年(1910年),趙鶴清集鄉人將其樹立于園內。馬駟良書“飛來石”三字刻其上,并刻趙子驤詩云:“此石聞飛來,從前在何處?到此幾多年?胡不他山去?”。新中國成立后,光祿文昌宮正殿,南北兩廂建筑辟為光祿大隊辦公場所,大成殿,魁星閣等建筑分給農戶居住。光祿文昌宮整座古建筑現保存完好,1988年8月23日被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何曉霞)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语言
      3. <u id="gknev"></u><i id="gknev"></i>
          1. <i id="gknev"><bdo id="gknev"></b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