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gknev"></u><i id="gknev"></i>
      1. <i id="gknev"><bdo id="gknev"></bdo></i>

      2. 姚安縣人民政府歡迎您!
        首頁> 縣情
        姚安概況
        來源: 姚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訪問量:266206 | 更新時間: 2023/3/23 10:06:04




        【行政區劃】姚安縣轄棟川、光祿、前場、彌興、太平、官屯6個鎮和大河口、適中、左門3個鄉,有77個村(居)委會,其中社區13個、村委會64個,有1205個村(居)民小組。

        【人口民族】2021年末全縣公安戶籍總人口為210281人,比上年末減少549人,其中:鄉村人口114258人,比上年減少12335人,城鎮人口96023人,比上年增加11786人。在總人口中,男106929人,女103352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3.5;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人口36805人,占全部戶籍人口總數的17.5%。

        【地理位置】姚安縣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地跨北緯25°13′~25°45′,東經100°56′~101°34′,東西最大橫距6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48.6千米,區域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省道南華至永仁二級公路穿境而過,廣通至大理鐵路經過彌興鎮大苴、小苴,昆明至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復線、楚雄至大姚至永仁高速公路貫穿其境??h城駐地棟川鎮東距州府楚雄78千米、省會昆明230千米,西距大理下關200千米,北至四川攀枝花190千米。姚安是滇中滇西互聯互通和云南北上入川大通道的重要節點,云南滇中城市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概貌】姚安縣地勢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東南方向的三峰山、燕子窩山、風咀梁子形成天然屏障和分水嶺,西北方向的大黑山、老官山、花椒園梁子峰巒疊嶂,將119平方千米的姚安壩子簇擁其間;四圍前場壩子、官屯壩子、馬游壩子、彌興壩子、紅梅壩子、小苴壩子、大苴壩子星羅棋布,構成滇中高原典型的地理地貌特征。境內最高海拔三峰山2897米,最低海拔漁泡江出口處拉務堵1515米,縣城所在地棟川鎮海拔1876米。境內主要河流有一泡江、蜻蛉河、石者河、文龍河、紫甸河等,屬金沙江上游水系。其中發源于縣境南部三峰山、縱貫姚安壩子、向北流經大姚元謀的蜻蛉河徑流較長,灌溉和滋養著姚安近半數的土地,被譽為姚安人民的“母親河”。

        【歷史沿革】戰國時期,楚國莊蹻入滇,遣使部將小卜將軍略定滇西,姚安“以兵威定屬楚”。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始置弄棟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弄棟縣轄今楚雄、姚安、大姚、南華、牟定、廣通、元謀等地。其后600多年間,諸葛南征,大姓割據,雖政區演變頻繁,以姚安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始終發揮著西連洱海、東進滇池、北上越嶲的戰略地位。唐武德四年(621),置姚州,始有“姚”之名。唐麟德元年(664)分南寧州西部區域設姚州都督府,最多時領有57州,轄今川南、黔西、滇東南和滇西大部分地區,成為唐王朝控制西南、遏止吐蕃的戰略要地和政治中心,史稱“六詔之中分,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天寶九年(750年),南詔王閣邏鳳攻占姚州都督府大部分地區,拉開“天寶戰爭”的序幕,成為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南詔時期,于姚安設弄棟節度。大理國時期改設姚府,別稱統矢府。元代以后,隨著云南行省的建立,全省政治中心由洱海地區向滇池地區東移,姚安的軍事戰略地位雖逐漸減弱,但在滇中地區府州一級的中心地位仍然突出。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置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設姚安軍民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罷府為州,姚州屬迤西道楚雄府。民國2年(1913)3月,將姚安北界劃歸鹽豐設縣,姚安屬云南省迤西道姚州,同年4月,迤西道改為滇西道,屬滇西道。民國3年(1914),改滇西道為騰越道,改姚州為姚安縣,姚安縣屬騰越道。民國16年(1927),撤銷騰越道,姚安縣直屬云南省政府。民國35年(1946),在姚安設立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云南省第八區姚安縣。1949年12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八支隊37團和姚安縣黨政領導干部、群眾入城,接管國民黨姚安縣政權。1950年至1958年4月,姚安縣屬楚雄專區所轄17個縣之一。1958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屬楚雄州下轄縣之一。1958年10月至1961年3月并入大姚縣,1961年4月復置姚安縣,至今為楚雄州所轄10縣(市)之一。

        縱觀元、明、清三個朝代600余年,設府興學、移民屯墾、改土歸流,姚安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持續繁榮,民族分布格局逐漸形成。近代以來,姚安人民以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融入反帝反封建時代潮流,在辛亥革命、護國運動、北伐戰爭等歷次革命運動中,先后涌現出一大批仁人志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姚安,播下革命火種??谷諔馉帟r期,姚安人民同仇敵愾,有764人在抗日前線英勇獻身,32人下落不明,史稱“八百壯士”。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八支隊在“三姚”(姚安、大姚、鹽豐)地區建立武裝根據地,開展革命活動,配合南下大軍接管舊政權,翻開姚安歷史嶄新的一頁。新中國成立后,姚安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歷民主建政、“三反五反”、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歷次運動,在曲折發展的道路上探索前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縣委、縣人民政府領導全縣人民撥亂反正,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進入新時代,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進姚安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資源特產】姚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3℃,年平均降雨量770.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316.8小時,無霜期247天;年平均降雨產水量14.99億立方米,年徑流量4億立方米。全縣土壤共有6個土類,9個亞類,19個土屬,29個土種,耕地土壤的耕層質地輕黏土占54.7%,重壤土占26.61%,適合水稻、烤煙、玉米、蠶豆等農作物生長??h境礦產資源豐富,有鉛、鋅、銅、鐵、黃金、白銀等金屬礦,藍石棉、芒硝、石膏、煤等非金屬礦,其中較著名的有太平老街金礦、鉛鋅礦,明代即已開采。境內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生物資源,全縣林地面積12.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9.6%,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水青樹、紅椿、櫸樹、龍棕、紅豆杉。動物種類共有295種,分屬38目127科,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林麝,有Ⅱ級保護動物獼猴、穿山甲等16種。境內有大型真菌35科138種,其中食用大型真菌有66種,分屬于19科,常見的有松茸、雞樅、牛肝菌、松露等。名特產品有三角糯米、菖河蜂蜜、山藥、藕粉、套腸、蕎酒等。

        【經濟狀況】2021年姚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87.8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2.3%,增幅比全國(8.1%)高4.2個百分點,比全?。?.3%)高5個百分點,比全州(11.2%)高1.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州十縣市第4位,超額完成2021年縣人代會確定的10%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兩年平均增長9.3%,按全縣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53806元,增長20.3%,全縣經濟總體上呈現出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增速創近十年新高。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為27.26億元,同比增長9.0%,增幅與全州(9.0%)持平,低于元謀、謀定,與楚雄、祿豐、南華、永仁、武定并居全州十縣市第三位,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3.2%,拉動經濟增長2.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為26.75億元,同比增長19.9%,增幅比全州(13.9%)高6.0個百分點,居全州十縣市第二位,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4.5%,拉動經濟增長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為33.86億元,同比增長9.7%,增幅比全州(9.5%)低0.2個百分點,居全州十縣市第七位,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3%,拉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的結構由2020年的31.6:27.6:40.8調整為2021年的31:30.5:38.5。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42.25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的48.1%,同比增長13.1%,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拉動全縣經濟增長6.3個百分點。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9%,其中:食品類下降2.2%。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0%。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8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稅收收入2.43億元,同比增長7.6%;非稅收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63億元,同比增長0.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9.3%,財政自給率低,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2021年,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46.55萬畝,比上年增加0.32萬畝,增長0.7%,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4.51萬畝,比上年增加0.06萬畝,增長0.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1.04萬畝,比上年減少0.19萬畝,下降0.9%。全年糧食產量9.85萬噸,比上年增加0.01萬噸,增產0.1%。其中:夏糧產量2.32萬噸,比上年減少0.12萬噸,減產5.1%;秋糧產量7.52萬噸,比上年增加0.13萬噸,增產1.8%。全年谷物產量8.22萬噸,比上年增加0.09萬噸,增長2.0%。其中:稻谷產量2.72萬噸,比上年增加0.01萬噸,增產0.3%;小麥產量0.72萬噸,比上年減少0.01萬噸,減產1.9%;玉米產量4.43萬噸,比上年增加0.12萬噸,增產2.8%;豆類產量1.48萬噸,比上年減少0.07萬噸,減產4.5%。全年油料產量0.68萬噸,比上年減少0.09萬噸,減產3.8%,其中:油菜籽產量0.68萬噸,比上年減產3.9%。全年生豬出欄19.68萬頭,增長16.4%,年末存欄15.53萬頭,下降1.7%。全年牛出欄2.3萬頭,增長5.32%;年末存欄9.29萬頭,增長2.2%。全年羊出欄8.55萬只,增長3.0%;年末存欄11.91萬只,增長12.6%。全年水產品產量0.56萬噸,比上年增長18.0%。全縣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7.32萬千瓦,其中排灌機械總動力3.25萬千瓦。農村用電7327.82萬千瓦時,下降10.4%;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7601噸,下降10.7%;農藥使用量134.88噸,下降27.5%。

        2021年,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7.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9.1%(下同)。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0.48億元,增長-17.8%;制造業增加值10.50億元,增長33.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6.29億元,增長5.8%。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16.5億元,同比增長22.5%。年末全縣發電裝機容量41.9萬千瓦,其中并網風電裝機容量41.9萬千瓦。全縣資質內本地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3.67億元,比上年增長50.1%,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49億元,比上年增長21.5%。2021年全縣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增加2428戶,年末各類市場主體登記注冊達到14042戶。從登記類型看,企業3440戶,比年初增加432戶;個體工商戶10145戶,比年初增加1958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57戶,比年初增加38戶。從三次行業分布看,第一產業3383戶,比年初增加1058戶;第二產業1403戶,比年初增加184戶;第三產業9256戶,比年初增加1186戶。2021年,新增城鎮就業388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72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全縣資質內本地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3.67億元,比上年增長50.1%,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49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02億元,比上年下降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15.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8億元,下降5.9%;金融業增加值2.29億元,增長4.8%;房地產業增加值5.11億元,增長3.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0.42億元,增長20.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0.81億元,增長42.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1.3%。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1.68億元,比上年增加17.59億元,同比增長16.9%。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01億元,比上年下降48.5%,商品房銷售面積18.76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7.49萬平方米,下降28.5%。全年招商引資簽訂合作協議105個,同比下降18.0%,項目協議總投資185.84億元,同比下降3.0%,引進縣外到位資金9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

        2021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23億元,增長11.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50億元,增長17.2%;金融業增加值2.42億元,增長5.5%;房地產業增加值5.75億元,增長4.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0.46億元,增長22.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0.87億元,增長4.7%;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24億元,增長1.4%。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42.45億元,同比增長16.1%,兩年平均增長16.1%。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8.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商品房銷售面積22.04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3.28萬平方米,增長17.5%。全年招商引資簽訂合作協議117個,同比增長11.0%,項目協議總投資189.42億元,同比增長2.0%,引進縣外到位資金96.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

        2021年,年末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462公里(含村道)。年末全縣機動車擁有量49701輛。其中:汽車21657輛,農用運輸車(拖拉機)1673臺,摩托車26371輛。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27122.9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5.0%。全年旅客運輸周轉量15476.19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3.8%。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6978萬元,124734萬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528萬元,比上年下降2.3%;電信業務總量115450萬元,下降6.3%。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總量0.31萬件,快遞包裹業務量39.7萬件,訂售報刊183.97萬份,其中: 訂售報紙177.93萬份,訂售書刊6.04萬份。年末全縣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7.46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0.47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2.2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16.07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部76.4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72萬戶。全年接待國內游客343.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6%,接待國外游客140人次,比上年下降77.2%。實現旅游收入40.27億元,比上年增長19.6%。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6.88億元,比年初增加4.92億元,增長6.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60.44億元,比年初增加11.7億元,增長11.74%,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的78.6%。全年縣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8297.0萬元,賠款及給付2524.6萬元。

        2021年,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2.1萬人,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4621人。向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中的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戶,貸款金額1400萬元;實施“貸免扶補”創業貸款201戶,貸款金額4020萬元;幫助190名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成功創業。年末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4.4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4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03萬人。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70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68萬人。年末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0.47萬人。年末全縣有各類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7個,床位382張,收養126人。年末農村特困救助供養人數504人。年末全縣共有9688人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9323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科教文衛】2021年年末,全縣擁有各類學校164所,教職員工1933人,專任教師1799人。其中:擁有高中1所,教職員工230人,專任教師194人,招生552人,在校學生1726人,畢業生724人;初中9所,教職員工586人,專任教師485人,招生1375人,在校學生4308人,畢業生1542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教職員工53人,專任教師41人,招生151人,在校學生240人,畢業生20人;小學71所,包括完全小學58所,教學點13個,教職員工1064人,專任教師844人,招生1509人,在校學生9096人,畢業生1459人;幼兒園81所,包括公辦67所,民辦14所,擁有教職員工426人,其中專任教師235人,招收幼兒1673人;在校幼兒5125人,畢業幼兒1653人。全年列入各級科技計劃項目16項,爭取科技計劃項目補助資金280萬元。年末全縣統計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614個,成員21716人(戶)。其中:農民專業協會170個,會員18867人(戶);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44個,社員2789人。

        【社會生活】年末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博物館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站)10個,其中:縣級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9個。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衛生和社會服務事業不斷改善。年末全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09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2個,縣婦幼保健院1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民營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2個,衛生監督所1個,村衛生室79個,診所(醫務室)11個。年末衛生機構從業人員1503人;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808人,鄉鎮及其他醫院695人。年末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181人,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709人,鄉鎮及其他醫院472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271張;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792張,鄉鎮及其他醫院479張。

        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31991.41萬千瓦時,增長21%,其中城鄉居民用電量7687.49萬千瓦時,增長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771噸標準煤(當量值),比上年增長50.7%,其中:電力消費量3907萬千瓦時,增長80.21%。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0%。全縣年末有大中小型水庫88座,總庫容1.344億立方米。全縣全年人工造林4555畝,年末有林地面積12.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9.6%。全年累計降雨量538.1毫米,年平均氣溫17.0℃,年日照2309.2小時。



        姚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4月20日更新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语言
      3. <u id="gknev"></u><i id="gknev"></i>
          1. <i id="gknev"><bdo id="gknev"></bdo></i>